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我院师生应邀参加第七届国际维特根斯坦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11-14    作者:周林炎     来源: 哲学学院    点击:

2025年11月8日至9日,第七届国际维特根斯坦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维特根斯坦专业委员会、山西大学国际维特根斯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中国分析哲学》集刊编辑部协办。会议主题为“维特根斯坦:意义与确定性”,旨在深入探讨这位20世纪最重要哲学家的思想对当代哲学的深远影响。我院院长助理王振、徐弢老师及其研究生周林炎受邀参会,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王振老师作为下一届会议的承办单位代表受邀做了闭幕式大会发言。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维特根斯坦领域的国内外顶尖学者,体现了高水准与国际视野。开幕式上,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俊教授、波士顿大学人文中心主任Juliet Floyd教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维特根斯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代海强副教授分别致辞,会议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楼巍教授主持。在为期两天的大会报告中,来自赫特福德大学的Danièle Moyal-Sharrock教授、山西大学江怡教授、柏林洪堡大学的Michael Beaney教授、中正大学的王一奇教授、清华大学的唐浩教授、波士顿大学的Juliet Floyd教授西北大学的张学广教授、南安普顿大学的Ray Monk教授、北京市社科院的洪汉鼎教授等知名学者先后做了精彩的主旨发言,围绕维特根斯坦哲学在意义、确定性、知识论等多个维度的当代发展展开了深度对话。

在大会分论坛中,我院徐弢老师做了题为《机器能思考吗?——论维特根斯坦对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的专题报告,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报告围绕“机器能否思考”这一核心问题,系统梳理并重新审视了维特根斯坦对人工智能的哲学反思。徐老师指出,图灵测试(模仿游戏)就是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对“机器能否思考”持一种审慎而开放的态度,主张通过语法分析,澄清相关概念使用的具体条件和语境。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反思,为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理解智能、心灵与机器关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持续批判的视角。在徐弢老师的指导下,我院研究生周林炎同学在分论坛宣读了“从日常认知裂隙到哲学怀疑:他心与唯我论的共生困境”的论文,获得了与会者的积极关注,展现了我院研究生良好的学术训练与素养。

经过维特根斯坦专业委员会商议决定,第八届国际维特根斯坦学术研讨会将于2027年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我院王振老师作为2027年会议承办方代表,在闭幕式上作了大会发言。他向全球维特根斯坦研究学者发出了诚挚邀请,欢迎大家两年后相聚武汉,在湖北大学继续这场思想的盛会。这一举措标志着我院在维特根斯坦及分析哲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此次杭州之行,加强了我院师生与国内外顶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了我校哲学学科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声誉与影响力。

(审稿:王振、徐弢)


上一条:哲学学院举办“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问题与方法”学术讲座

下一条:哲学学院举办“哲学研究与学术写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