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山西大学江怡教授再次莅临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在逸夫楼D2008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分析的观念:从哲学史到哲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哲学学院周海春老师主持,另有徐弢等十余位老师及学院相关专业学生近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江怡教授从“话题界定”入手,区分了“分析观念”“分析概念”“分析哲学”三者的内涵与功能,指出哲学的核心在于方法论,而分析是其基础工具。随后,他结合几何学与数学阐明,分析是一种普遍的理性方法,用以确立知识的有效性并揭示哲学思维的根本结构。

讲座第一部分,江怡教授以“历史中的分析观念”为主题,梳理了分析思想的发展脉络。他从古希腊帕普斯的“回归”方法谈起,指出笛卡尔以“解析几何”奠定近代分析思想基础,斯宾诺莎以几何方式建构伦理体系,莱布尼茨提出“发现术”,康德区分“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同时,洛克与休谟的经验论分析进一步丰富了分析传统,使其贯穿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两大哲学路线。
在讲座第二部分,江怡教授阐释了早期分析哲学的核心思想,指出弗雷格的“逻辑分析”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构成分析哲学的两大方向,逻辑实证主义进一步发展了分析概念,而蒯因则对其提出批判。江老师还区分了“解释式分析”与“转换式分析”,指出哲学分析本质上是一种“翻译”工作。随后,他介绍了摩尔的“概念分析”方法,强调分析应聚焦概念本身,可分为部分论与整体论两种形式。
在讲座第三部分,江怡教授以“分析观念的当代价值”为主题指出,分析观念的核心在于明晰性、精确性与严格性,是哲学与科学思维的共同基础。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认识论上确立知识的有效性,逻辑学上规范推理结构,形而上学上澄清存在与意义。江怡教授强调,分析方法从概念澄清到严格论证,仍是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讲座最后,周海春老师对江怡教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江老师的讲座系统梳理了分析观念的历史脉络,深入揭示了分析方法的哲学意蕴,使在场师生对西方哲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掌声与欢笑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审稿: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