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信息 >> 正文

纪念黑格尔诞辰250周年:中德学者对话德语视角下的黑格尔哲学系列讲座系列讲座(一):2020.12.23

发布日期:2020-12-31    作者:杨宗伟     来源:     点击:

纪念黑格尔诞辰250周年:

中德学者对话德语视角下的黑格尔哲学系列讲座

系列讲座(一):2020.12.23

黑格尔是19世纪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哲学家之一,其哲学思想也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主要来源,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此黑格尔诞辰250周年之际,湖北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院举办了黑格尔哲学系列讲座,特邀中德两国该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围绕黑格尔的实践思想展开反思与讨论。

20201223日北京时间下午1630(中欧时间上午930),湖北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邓晓芒教授,德国波恩大学Christoph Horn教授,国际叔本华协会主席、德国美因茨大学Matthias Koßler教授受邀参加了第一场对话。

 

 

邓晓芒:哈贝马斯的《再谈道德与伦理的关系》是其九十大寿的主题讲演(2019619日),谈及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的道德和社会政治学说,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讨论。邓晓芒教授就哈贝马斯文中作为论述的枢纽、黑格尔对道德与伦理之间的关系的处理方式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以期对问题获得一个更清晰的视野。同时他谈及了现在正在做的可以称之为元语言学(Metalinguistik)的研究,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一种以新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的研究视角。

 

Christoph Horn教授认为,一种关于法的哲学的理论最基本的任务或许就在于澄清法律秩序的正当性。正当性问题首先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建立或执行法律秩序的权威属于谁;其次,规范之效力能够以怎样的方式获得具体的合法性辩护:正当的法律、规则和秩序从何而来?它们的来源和基础是什么?Horn教授分别将其命名为“建立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的问题”。

Matthias Koßler教授谈到,黑格尔的法(或称法权)概念作为精神的此在,是一切讨论的基础,但是叔本华法只有一个消极的定义,是从更加原初的不法之中推导而来的概念。只不过,人们不应当将两者在历史上的争锋相对极端化,倒不如说更需要进一步明晰两者法哲学思想之间的关联。原因在于,促使他们相互对立的缘由,或许并非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再者,人们通过进一步考察可知,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本质性的融合状况,也正是通过对这种融合背景的深挖,人们才能最终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别究竟是什么。

三位教授对话完毕后,四川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余玥依次对上述发言做出点评,他指出,邓晓芒教授和Horn教授都在讨论道德与伦理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康德和黑格尔的区别,而且这其中还涉及到了承认理论,而Koßler教授带给我们的叔本华和黑格尔的比较是全新的内容。

 

 

张大卫                                                                            贺腾

 

杨宗伟                                                                          陶文佳

 

本次线上交流会于北京时间1830结束,会议现场由华东政法大学张大卫老师、波恩大学博士候选人贺腾、湖北大学讲师杨宗伟分别为三位专家提供中德口译,全程由湖北大学讲师陶文佳主持,现场参与人数近200人,反响热烈。本次会谈海报由程葳制作,宣传及技术支持由周莹萃负责。

 

 

 

 

 

 

 

 

系列讲座(二):2020.12.28

为回应三位专家的发言,Vittorio Hösle,美国圣母大学德语、哲学、政治学三系任Paul G. Kimball讲席教授,于20201228日北京时间2130发表了题为《黑格尔的实践哲学理论还是实践?》的报告。

Vittorio Hösle:黑格尔的客观精神哲学是一个规范性理论吗?这是一个问题,黑格尔的法哲学依其方法必须是一种规范性理论,但是依其在体系中的位置以及依其在《法哲学原理》序言中的概念规定,既不能也不想成为规范性理论。这导致《法哲学原理》具有令人瞩目的两重性:依照开启理性与规范约束的方法,人们必须时刻注意不要让法哲学原理逾越了事实的实在性。或许关于实在与理性同一的形而上学命题可以消弭这个矛盾,但前提是这一命题似乎只能以最平庸与非历史的方式被人阐释,也就是一种不值得批判的方式,这一点也是黑格尔不曾料想到的,所以我们应该讨论黑格尔实践哲学的内在根据是什么。在黑格尔看来,哲学的目标在其自身之中——哲学只事后去认识实在性,而不是去构造实在性。我将此称之为黑格尔的恋旧主义:哲学是记忆,回溯过往,不是对将来之物的前置与规划,也不是将来要存在(Sein-Werden)。只要应当存在(Sein-Sollendes)还没有成为现实,哲学便不能对之产生兴趣,哲学只把握已经存在的与曾经存在的事物。一言以蔽之:哲学只在危机时刻出现。直到人们对宗教与国家合法化的需求高涨时,哲学才形成。所以哲学总是迟到。或许,人们很难接受黑格尔对哲学迟到事实的态度,总觉得要克服这种悲剧性的状况,但黑格尔在哲学上的努力时常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正如他自诩这种逃避在走向真理的道路上朝向更高等的事物提升着。所以当文化的毁灭是为了孕育出哲学时,其毁灭也获得了正当性。这便是黑格尔的虚无主义。

 

Vittorio Hösle教授发言后,北京大学博士后熊至立对报告做了点评,就其对规范性与描述性的划分提出疑问,现场参与者反应热烈,纷纷提出了许多问题与Vittorio Hösle教授讨论,会议直至北京时间2330结束。

本次会议由湖北大学讲师杨宗伟主持,湖南大学助理教授邢长江受邀参与,宣传和技术支持由周莹萃提供。

上一条:【讲座预告】琴园哲学沙龙之宽域摹状词是严格指示词吗?

下一条: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9年理事会暨学术年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