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顺利举办“语言、逻辑与形而上学”工作坊

发布日期:2025-01-16    作者:李祥颖     来源: 哲学学院    点击:

2025年1月13日上午,“语言、逻辑与形而上学”工作坊在湖北大学哲学学院D3008会议室精彩启幕。本次工作坊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主办,各个环节的发言人、主持人、评议人来自本院之外,还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在汉高校的老师。另有来自武汉各高校的20余名师生现场参与。本次工作坊持续一天,分开幕式、学术报告和闭幕式三个环节。

开幕式由我院王振老师主持,首先是学院党委书记陈文超致辞。陈书记代表哲学学院对所有与会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学院的总体情况尤其是在哲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特色。陈书记还强调了学院开放包容和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并预祝本次工作坊能够圆满成功。紧接着,原湖北省逻辑学会会长、我院荣休教授陈道德回顾了湖北大学逻辑学的发展,其中湖北大学创建者、著名逻辑学家汪奠基先生,著名逻辑学家、符号学家李先焜先生等一代代学人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陈老师寄语我院年轻后辈,希望这一代能够将这一优良传统予以发扬光大。随后,陈老师就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分享了其极具启发的观点。

上午的学术报告共两场。第一场报告由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明益老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徐敏老师发言,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宋伟老师作评议。徐老师的报告“再论批判性思维是逻辑的日常应用”深入浅出地阐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徐老师指出,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批判性思维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目前学界对批判性思维却存在着“两种声音”,徐老师对此的观点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逻辑应用能力。宋伟老师评议说,批判性思维目前已无处不在,不同的学科间普遍存在着批判性思维,在这一背景下将批判性思维当作一门真正的课程也确实值得商榷。

第二场报告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李莉老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吉胜老师发言,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张若愚老师作评议。陈老师的报告“从感性实践到元宇宙: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浅谈”从分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入手,认为马克思确立了从实践去把握物质世界的基本立场,恩格斯、列宁继承并坚持了马克思的这一立场,分别给出了物质概念的定义;他由此指出,只有坚持从感性实践的立场出发,才能把握科学与哲学的一致性,而若从形而上学的立场出发,科学与哲学则是对立的。陈老师认为信息科技的发展催生了元宇宙,元宇宙扩展了人的实践场域,但是现实世界只有一个,元宇宙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张若愚老师在评议中肯定了陈吉胜老师的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批判了传统的哲学理论,其物质观将视野集中于新的领域。

下午的学术报告共三场。第一场报告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宋伟老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张瑛老师发言,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王振老师作评议人。张老师的报告“推论主义视域下的歧视语意义探究”精准地对歧视语进行了界定,随后从意义的两种维度、协调性以及保守性扩充等方面,深入地探讨了歧视语相关内容。紧接着,她详细阐明了布兰顿关于歧视语意义的双重维度与演变,阐释了布兰顿运用规范地位和规范态度来解读标准的理论。此外,张瑛老师还介绍了其他学者对布兰顿理论的批评观点。王振老师在评议环节紧紧围绕张瑛老师的报告内容,提出了几个具有澄清性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歧视语的意义问题。

第二场报告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田曼老师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学院周志荣老师发言,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胡靖波老师作评议人。周志荣老师的报告“Tonk,意义与逻辑”从逻辑词项和非逻辑词项中的意义问题入手,追问出两个问题:其一,什么是逻辑词项?其二,一个逻辑词项的意义是什么?周老师从证明论语义学的方法试图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回答,由此分析了Tonk及tonk-家族成员的使用规则导致的平凡化问题,并讨论以往对tonk-问题的常见解决方案,论证造成tonk-问题的产生根源,且区分不一致性与不协调性以及区分意义问题与逻辑性问题。胡靖波老师在评议时回顾了周老师的报告内容,并针对该报告提出了困惑之处,随后两位老师就不一致性问题以及逻辑性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第三场报告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徐弢老师主持,华中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徐贝贝老师发言,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田曼老师作评议人。徐贝贝老师的报告“Pluractionality + Monotonicity: The case of yizai and zaisan”以汉语中的 “一再” 和 “再三” 这两个词作为切入点,指出有学者将它们视为反复体,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准确地表示这种复数事件。徐老师提出,反复事件之间存在间隙,并从词汇搭配的角度进行了详细阐释。其核心观点为,终结性动结式是非分配性的,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词汇搭配的合法性也有所差异。随后,徐老师进一步探讨了 “一再” 和 “再三” 的区别,以及由这种区别所引发的关于单调性本质的问题。在评议环节,田曼老师首先指出了报告的独特之处,并且认同 “一再” 具有单调性这一观点。接着,田曼老师以报告中的 “一再” 和 “再三” 为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闭幕式由徐弢老师主持并发言,徐老师感谢武汉各位兄弟院校同行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参加本次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围绕“语言、逻辑与形而上学”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大家讨论得非常充分尽兴,不时碰撞出思想火花。这次工作坊是一次学术盛宴,大家虽然争论激烈且意犹未尽,但是却收获满满。本次工作坊在徐老师的感谢声中圆满结束。

(审稿:徐弢、阮航)

下一条:哲学学院召开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选题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