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学校关于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的战略部署,哲学学院于近日组织了“人才培养大讨论”专题学习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学工系统辅导员、班主任及部分师生代表,围绕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共同学习相关文件精神。

学院党委书记陈文超以“坚持党的领导,铸就哲学育人魂”为题作专题讲话,强调哲学教育必须把政治引领放在首位。他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要求,提出构建“党建+学术”双融共促机制。陈文超指出,哲学学科更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入课程体系,让哲学课堂成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
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翠领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哲学社科人才专项内容,重点讲解“新时代哲学人才需具备文化传承、理论创新、实践服务三重能力”的政策导向。她结合学院实际提出“三维育人矩阵"建设思路:经典研读夯实理论根基,以社会调研强化实践认知,以学术创新激发思维活力,培养兼具哲学智慧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院长助理陶文佳传达了刘建平校长在全校人才培养大讨论启动会上提出的如何高质量开展人才培养大讨论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学院人才培养具体情况,分析哲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特别是在“为谁培养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将专业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以求突破;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直面时代挑战,顺应时代要求;在“怎样培养人”上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思路。根据《哲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培养要求,提出“本研贯通式培养”、“问题导向型课程”、“跨学科思维训练”三项改革思路以供讨论,强调以社会需求反哺学术前沿,用哲学智慧赋能创新发展。
陈文超书记对本次会议内容做出总结,特别强调哲学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之问”。他要求学院重点突破“三个转化”: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教学资源,将学术前沿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将社会现实需求转化为研究选题,努力培养政治过硬、理论扎实、思维创新的新时代哲学人才。
据悉,本次集中学习是哲学学院“人才培养大讨论”的重要环节。学院根据已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经典研读计划”“学术创新基金”“实践育人工程”等多项具体任务,后续将通过“师生共议沙龙”“校企协同育人论坛”等形式持续深化改革,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哲学智慧。
(审稿:陶文佳)